肠道健康问题 – 5

(一)谁需要清肠?   前面4章讲了肠道菌群的基本知识和跟疾病的关系,相信有些朋友看了以后会说,我正好有里面提到的某个疾病,是否说明我就是有肠道菌群失调?如果是的,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          基本上,如果具有第4章提到的那些疾病,肠道菌群失调的几率非常大,自然是需要调理肠道的。清肠以后应该会让疾病更容易痊愈。          即使没有前面的那些疾病,也并不意味着你的身体就健康。大家一定听说过亚健康这个词,在此亚健康情况下,就算还不能算“病”,但是跟正常相比也不一样了。如果不加以调理,发病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普通吃瓜群众,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的肠道菌群究竟是否正常?我下面列出了一些自检指标,可以衡量你是否有失调问题。   这些指标包括: 1、酷爱吃糖、甜食和一些深加工食品(比如油炸食品,工业制成食品) 2、有食物不耐受(进食后容易腹泻); 3、有腹胀、腹泻、口臭、放屁臭、便秘、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4、有肠道易激惹症状,动辄就会有腹泻和/或便秘; 5、有抑郁症,嗜食症等问题。         这些指标,如果你有其中之一,就说明你有失调;如果有多种,说明失调得厉害。也就是说指标符合的越多,失调也就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非常需要着手调理肠道了。         有的朋友说:我可能有一些指标符合但是症状很轻微,并不影响我的生活,我并不介意。         对此我的观点是:可以把你的身体想象成一部车。如果你的车已经开了10万、20万公里,你从来都不保养的话,你离出大事也就不远了。可能一个小小的问题就会要了你的命。         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肠道也同样需要认真的保养。     先看看这张图:它说明,人的年龄越大,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老年人来说,调理总比不调强。年龄越大,越需要清肠。         因为好的肠道菌群可以产生维生素,还可以促进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还有那些想减肥的,不调理肠道,你的减肥不可能真正的成功。           人的肠道就如同下水道,时间越长,下水道淤积的越厉害,清理起来就越困难,难度也就越大。         如果不进行清理,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比如我曾经听过不止一个朋友抱怨说自己进行了正确的饮食控制,也合理运动,但是体重就是无法减下来。真是喝凉水都长肉。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其在最初并没有进行清肠排毒,体内有淤积已久的坏细菌还在不断地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自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二)怎么样清肠?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肠道菌群平衡、才能进行清肠排毒呢?如何科学进食以保证这种平衡?         我的观点是,任何手段如果可以做到增加肠道的黏液分泌以便肠道内容物润滑,增加肠蠕动,或增加保水量,以及增加好细菌的含量,都是可行的。         在我手里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益生元(比如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菌或者二者的混合物。当然市场上也有其它的产品有类似的有效作用,不同公司有自己的品牌,这里不便多说。  注意益生元一般都是有双重作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有腹泻,它可以让腹泻好转;如果你有便秘问题,它也可以让大便通畅。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恢复肠道的平衡状态,而腹泻和便秘都是失平衡,只不过是两个极端的失衡。 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深受便秘的困扰,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那么该怎么调理便秘?         这样的情况应该多管齐下(我前面提到的方法),使用多种手段来缓解便秘。         轻微的便秘可能不需要深度排毒,做轻度排毒可能就行。但是严重的便秘则需要深度清肠排毒。   自闭症、抑郁症患者,看似属于精神问题,其实也是肠道问题,是通过脑肠轴来产生影响的。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有肠道问题。         所以对自闭症的调理需要从肠道清淤开始。         糖尿病当然更需要清肠排毒。配合有氧运动和饮食控制,能够更有效的降低血糖。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同样如此,需要进行清肠排毒。         只是在处理过敏的问题上我强烈建议使用消化酶复合物,因为消化酶可以把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消化为小的氨基酸,使其不再是过敏原,应该会减轻过敏反应。   不过我想要补充的地方是,所有这些清肠和补充有益细菌的活动,都需要大量饮水。          细菌可以不需要氧气,但是一定需要水分。每天补充的水量不应该低于2500毫升。否则细菌的繁殖就会受限,期待的效果无法达到。           癌症患者是否需要调理肠道?         答案是:一定需要! Read more…

2,57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肠道健康问题 – 4

过去我们在讽刺一些人和事时会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指那些只看表面,不看内在的人,其结果是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实从肠道的角度更好理解头痛医头错在何处:往往是病情出在别处,可是根源很可能在肠道。 可以说,好的和谐的肠道菌群能让人身心健康; 好的肠道菌群就像是肥沃的土壤,通过它的滋养,可以让健康之树长得枝繁叶茂。 而坏的肠道菌群就像是布满垃圾和有毒物质的贫瘠河道。 会让树变得叶黄枝瘦,在人就表现为罹患很多疾病(见下图)。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肠道菌群失调,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多疾病? 肥胖、糖尿病、内毒素血症、代谢综合征、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非酒精性肝硬化、,甚至癌症,竟然都可能跟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其实还不止这些疾病,过敏、慢性疲劳综合征、帕金森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疏松、焦虑症、抑郁症、高胆固醇血症、偏头痛等等,同样也跟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真的吗? 这的的确确是真的,这些都是近些年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不单是这些疾病,相信还有更多的疾病正在逐渐加入这个名单呢。   比如最新的研究显示肠道细菌还可以调节和维持造血功能。所以一旦肠道功能出问题,那么造血功能也会随之出现问题。  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导致的疾病太多,但是因为篇幅的限制,而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来为大家解读。     这一节是我感觉最难写的部分,因为实在是太多。有些部分是已经发现了关联关系,但是到底是怎么导致疾病发生的,目前还不是太清楚。     让我们先从最常见的肥胖说起吧,说说肠道菌群怎么样会导致肥胖的。 (一)所有的肥胖者都贪吃,尤其喜欢高糖分、高淀粉含量的食物。 他们的食欲实际上已经被肚子里的坏细菌给劫持了。实际上这些细菌不停地给主人发号施令:快点吃我们喜欢的东西。 表面上是胖子自己在吃,但是背后却是细菌在暗地里发号施令。 如果你见到一些胖人明明知道自己不该多吃,却依然无法控制的不停进食,你就知道:他们被坏细菌劫持了。 这些细菌是包括名叫“肠杆菌”在内的一些坏细菌,它们产生内毒素,引起炎症,让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增多,产生更多的脂肪物质,还减少对脂肪的利用。所以人就发胖了。 典型的西方式饮食,包括高糖高脂肪饮食就会滋养这样的细菌。 假如你吃很多的精米精面食物,它们都是直链淀粉,很容易变成葡萄糖。如果在胃肠道里还没有消化,进入大肠以后就变成了部分坏细菌喜欢的食物。 被滋养的坏细菌就会产生一些毒素,会导致炎症,会让人体变得不健康。 肚子里这样的坏细菌多了,人体就会发胖,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也就是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问题,根源来自于肠道细菌。这个根源不解决,糖尿病就不会真正治愈。 你一定见过身边有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吃降糖药很多年,貌似血糖正常,但是身体很多指标就是有问题,总也无法完全恢复真正的正常。 遗传因素真的只占很小的因素。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我们以前的科研误区,就是源于没有找到真正的根源。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吃的精米精面,实际上是一直在滋养坏细菌,它们产生的毒素也一直在体内肆虐。 做不到釜底抽薪,现在的很多糖尿病治疗办法不过是在扬汤止沸而已。 (二)下面我想解读的是免疫功能异常。 在第三部分我提到,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是成熟的免疫细胞。但是免疫细胞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成熟的,象婴儿一样。 后来它们在逐渐成熟之中。无法成熟的不能执行正确功能的免疫细胞全部淘汰掉。 包括所有看到有致病原刺激但是没有任何反应的细胞全部淘汰。 包括所有不能识别自我的细胞也全部都淘汰。 这样下去就只有5%的细胞可以存活下来,其它的95%都不合格而遭淘汰。 肠道细菌可以帮助锻炼人体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细节太专业就不谈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开发) 但是如果肠道细菌出了问题,那样细菌就无法保持正常功能,免疫系统可能在成熟能力上就会受损,有些该淘汰的免疫细胞没有淘汰。这些不成熟的家伙就可能会犯一些把自己人当坏人而攻击的错误。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们前面提到的哮喘、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都是属于此类问题。 还有一些过度反应的。比如来了100个入侵者,结果身体里动用了百万大军来消灭这些入侵者。 至于的么。  因此人体就出现过敏反应了。 大概是信息不准确被误导的缘故吧。 (三)肠炎和便秘也是非常常见的直接跟肠道失调相关的疾病。 急性肠炎通常是外来的致病细菌,比如沙门氏细菌感染导致的。 慢性肠炎则是那些反反复复不易治愈的腹泻型肠炎,而且很容易急性发作。 它的根源,就在于大肠内的好细菌太少,坏细菌过多,坏细菌分泌的毒素很容易侵袭肠道,导致其功能受损。 其实如果人的肠道细菌足够强大,就算是有一些坏细菌进入体内也不会导致人体发病。 肠炎大家可以理解是一种疾病,但是便秘也算是一种病吗? 很多时候便秘它的确不算病,但是它是一个指标。说明人的肠道有失调。 Read more…

1,8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肠道健康问题 – 3

全面地看,已经知道的大肠(包括肠道菌群)整体功能包括:     可以帮助消化吸收、产生更多的能量;     分泌维生素和其它小分子物质;     协助免疫反应;     具备强大的内分泌功能;     具有化学物转化功能; 以前的教科书上只提到了这五大功能的其中一个而已(也就是第二个)。 先说第一个。 食物中大约10-20%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支链淀粉)是在小肠中无法消化的。 但是它们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食物。 进入大肠以后它们就可以在肠道菌群的帮助下进行消化。 细菌固然小,人家也需要吃东西的不是吗?它们是一群静静的潜伏者,但是并不是特务。它是人类的密切伙伴。 人家在为你工作、为你服务呢。别自私,给它点食物不好吗? 更何况,你给它一点儿吃的,它会给你更多的反馈。 比如,短链脂肪酸。你的肠道上皮细胞就靠这东西来产生能量。另外,这些脂肪酸让肠道保持低pH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那些坏细菌的繁殖。 再比如,维生素。 已知它们可以合成以下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2,硫辛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K等。 人体本身是不能产生维生素的(所以需要供应),而细菌可以产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可以产生它们,只有部分菌种可以,这部分细菌自然就是好细菌。比如双歧杆菌。 现在轮到重心了:你知道肠道细菌可以协助调理免疫反应吗? 如果说肝脏是人体的海关,那么位于肠道黏膜下层的淋巴系统就是人体的边防部队。 淋巴细胞就是人体内的边防军人。 这些“边防军人”可不是一出生就可以承担巡逻任务的,虽然他们注定要参军。 它们出生在骨髓,在骨髓和胸腺里成熟。 刚出生的“小军人”可还是什么都不能干呢。它们也需要学习,掌握技能。不合格的就毫不留情地淘汰: 所有看到有抗原刺激但是没有任何反应的淋巴细胞全部淘汰。 所有不能识别自我的淋巴细胞也全部都淘汰(不能把自己人当坏人给逮起来了)。 这样下去就只有5%的细胞可以存活下来,其它的95%都不合格而遭淘汰。 淘汰率极高对不对? 那么肠道细菌跟免疫系统是什么关系呢? 人体免疫细胞的70% 是驻扎在肠道周围的。 为什么? 很显然,肠道是人体跟外界接触最频繁的地方,就像是外来移民最多的地方。 移民有好的,也有坏的。可能恐怖分子就夹杂在人群中伺机作乱,免疫系统在此地布下重兵,就为了及时把坏分子揪出来。 好的移民细菌会给免疫系统发出正确的信号哩。 更重要的是会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极了,不说也罢。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探讨。  肠道细菌还具备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可以把它当做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目前已知肠道细菌可以分泌几千种各种各样的分子,很多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包括一些有内分泌效应的分子。 所谓内分泌是指由人体内分泌器官分泌一些小分子信号物质,进入血流再作用于远处的其它细胞来发挥作用。 按照这个定义,把肠道菌群也可以定义为内分泌器官也毫不为过,因为目前已知它可以分泌多达上百种各类内分泌信号分子。 目前已知的由肠道菌群分泌的内分泌物质包括:次级胆酸、三甲胺、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类分子诸如多巴胺、5羟色胺、GABA、色氨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还有大量的激素类物质有待鉴定,相信这个名单会越来越长。 这些物质可以全方位地影响人体健康。 这些小东西,你给它们的是垃圾(对的垃圾),它回报的是健康的身体;但是如果你给的不对,它们会让你得病。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对肠道细菌来说也同样成立:菌能送给你健康,亦能送病。就看你体内有什么样的细菌了。 在最后我借用《星球大战》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May the Probiotics Read more…

1,50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肠道健康问题 – 2

我们必须知道,肠道壁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本质上是柔软的薄薄的一层“肉”,而不是钢铁,所以肠道壁不会永远把肠道细菌隔绝在肠道之内。 如果肠道壁被其中的细菌给侵蚀渗透了,部分细菌就会离开肠道,进入其它器官。 更何况还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即使肠道壁是完整的,仍然会有部分细菌进入人体其它器官。 穿过肠道壁的细菌要进入的第一个通路自然就是血液。    现在已经发现,在人体血液中每毫升血液含有大约1000个细菌,所幸的是,它们都处于休眠状态。 我在第一部分里曾经提到,肠道内的细菌99%是厌氧菌,在氧气多的地方它们很不爽,所以到了氧气含量很高的血液之后,它们只好休眠了。 要是到了某处氧气含量很低的地方,比如肿瘤内部,这些细菌可能就会复活苏醒过来。 利用这个特点,也许将来可以开发一个或者一群携带杀伤力成分的细菌去攻击肿瘤细胞。 既然可以进入血液,那么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其它的器官。 比如肺脏,比如乳房,比如肝脏。 肠道和肺脏之间有一个很奇怪的通路,叫肺肠轴。 说它奇怪,是因为有些原本应该在肠道内的细菌,居然会跑到肺脏里。 只是这些细菌一般不会致病。 不过如果病人身体条件很差,免疫力低下,也难保这些家伙不会趁机兴风作浪。 假如肠道不健康,那么潜伏在肠道内的坏细菌就会引发肺部疾病。 中医说“肺与肠道相表里”就是这个意思。 肺病肠治,看起来奇怪,实际上并不离谱。   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肠道内的细菌也会跑到女性乳房里。 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乳汁里就带有多达上千种细菌,每毫升高达百万个细菌。 毫无疑问,这些细菌会进入婴儿体内的。 不过不用担心,这些细菌都是好细菌,都是对婴儿有利的。 一旦进入婴儿体内,定植到肠道以后,它们会促进婴儿的免疫力呢。 肠道是消化器官,被它吸收入血的所有成分都会首先进入第一个检查站,肝脏。 所以肝脏算是海关吧,来检查哪些东西可以入关,哪些不能进。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一旦肠道健康出现大问题,肝脏肯定首当其冲。 非酒精性肝硬化可能就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 不过这次是通过肝肠轴(不是前面提到的肺肠轴)。 所谓轴就是指互相影响的关系。肝肠轴就是肝影响肠道,肠也影响肝脏。 再说一个轴,你可别发晕,这次这个叫脑肠轴。 也就是大脑和肠道互相影响呢。 肺肠轴、肝肠轴、脑肠轴,它们的核心都是肠道。 肠道细菌可以分泌大量的神经递质以影响神经系统。 很多精神性疾病患者同时都有肠道疾病。如果治好了肠道,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改善。 比如甘肃舟曲泥石流时,当地用两吨黄花菜煮水,治好了受灾民众的抑郁症,就是典型的一例。 所以肠道菌群可以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我还没有说另外一个轴,叫皮肠轴。估计大家已经晕了吧。其实我已经被这么多的轴弄崩溃了。   2,21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2,21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肠道健康问题

肠道菌群定居在所有人的大肠里。它的数量多达100万亿个。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人的所有体细胞总量才10万亿个。它比人的细胞总数还多10倍。 自然界的细菌很小(大小一般在1-10微米之间),品种却是出奇的多,总数多达几十万种,而且相互之间有很大差异。 单说生活在人体内的细菌,就有多达1000种各种不同种属的细菌。 如果再加上菌株数,那就更是数不胜数。 菌株就相当于人类里的黑人、白人和黄种人的区别,或者是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区别。 100万亿个细菌的总重量达到1-1.5公斤,几乎跟人的肝脏一样大,或者等于4个心脏那么大。 从你出生的第一秒,在空气和环境中无处不在的这些细菌就立即钻入了你的体内。 在这个地球的任何地方:高山,河流,土壤,树叶,和空气中,密密麻麻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附近都有细菌可以生存。 但是只有很少一小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 大部分细菌却是人类的好朋友,至少是对人类无害的。 人类有太多的机会在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形形色色的细菌,但是发病的几率却并不是那么多。 细菌通常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旦有合适的地方,就随时可以落脚繁殖。每一个人身体表面以及内部都聚集着数以亿计的细菌。 它们可以随着我们日常的饮食、饮水,甚至呼吸来进入我们的体内。 所以理论上所有的细菌都有可能在体内定居。但是且慢,这个并不是事实。实际上地球环境中的大多数细菌在人体内都找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空气中大多数的细菌,都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 但是人体肠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或者说99%的细菌都不需要氧气,或者说讨厌氧气。 氧气分子很活跃,很容易把生物体内的其它分子变为“过氧化氢”或者“超氧化物”。在需氧生物体内有相应的酶可以解除它们对细胞本身的危害,所以它们不害怕氧气。 但是厌氧生物缺乏这类酶,因此其成分被氧化以后会要了它们的命。所以它们只适合生存在氧气非常稀少的地方,比如大肠肠道内部。 实际上消化系统前端,比如口腔,其氧气含量还是比较充沛;胃内也同样有氧气,当然浓度已经下降了。 相当一部分闯入体内的细菌在胃内的超低pH值(也就是非常酸)环境中已经夭折了,再加上氧气不是那么充足,更多的细菌就被送上了黄泉路。 一小部分非常顽强的细菌,经受了这样的考验,闯过了胃酸的鬼门关,顺利经过小肠进入了大肠这个肠道细菌的最大栖息地。 这才是我们今天这个科普文章的主角。 在大肠这段长1.5米,粗6.5厘米的体积大约为5升的管道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细菌。除了含量最多的水(60-80%不等,没有水,细菌是无法繁殖的)以外,就是细菌了。 剩下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残渣,对我们的消化系统无用的东西。 且慢,对肠道细菌来说,它们就不是无用的东西,反而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细菌要靠它们来生存。 大多数细菌可以不需要氧气,但是一定需要水;另外,也一定需要食物。 多新鲜吶!再小的微生物也是生物,也需要能量和营养供应啊。 对人体有用的那些营养成分,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等,早已在胃和小肠内被吸收入血准备供人类使用了。 所有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东西,理论上都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我不得不说细菌不挑食)。 除非来了某种食物,可是恰好肠道内没有可以利用它们的那些细菌,那就只好被排出体外了。 在大肠内,细菌和肠道表面的那些细胞(叫肠道上皮细胞)之间不是亲密接触的,而是有一层叫“黏液”的东西把二者分割开来。能够进入黏液里的细菌并不多。这样可以防止细菌(尤其是坏细菌)直接骚扰肠道的上皮细胞去干坏事。 每天,正常成年人排出的粪便里,除去水分,剩下的固体成分有一半是肠道细菌。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比如大肠杆菌,在最优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取决于三个指标:从口腔进来的细菌数量,排泄出去的细菌数量,和在肠道内繁殖出来的细菌数量。 最后一个变数比较大,常常取决于人的饮食。 而且你吃的食物,会造成以这些食物为生的那些细菌的爆发性增长。 比如一个常年吃素的人,可能肠道内会有部分残存的吃肉细菌(临时改口味以便生存的。这个现象不一定存在,我只是用于假设举一个例子),这个时候如果吃了一大顿肉食,这些细菌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想想它们可能20分钟就繁殖一代,如果没有什么因素限制的话,24小时以后就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就算是总细菌量的一千分之一也是非常惊人的,因为这代表着1000亿个细菌,总重量1克。 别小看这个重量,对人体至关重要的胰岛细胞总重量不过1克,另外一个重要的器官“脑垂体”也仅有0.5-0.6克。 进菌量和排菌量这两个指标通常不会有很大变化。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如果环境发生了改变,就不一样了。 我以前还不理解水土不服,现在结合着肠道菌群来看,应该已经可以理解了。 三国演义言:“时操军因水土不服,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 这乃是因为细菌的分布有其地理性。来到湖北赤壁的曹操北方大军军人的肠道菌群,劳师来到南方,疲劳之下,加上饮食、饮水和天气因素,当地的细菌进入北军的肚子,造成了北军肠道菌群紊乱和疾病的大发作,所以才会“俱生呕吐之疾”。 现在,你已经初步了解肠道里的那些细菌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摘自 杜博士 肠道健康风风雨雨 1,206 total Read more…

1,20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男子咳嗽乱服抗生素 半年后肺部竟成棉花状

因反复咳嗽,42岁的李先生自己买来口服抗生素。吃了半年后,李先生的肺竟成了“棉花状”。专家说,这是由于长期大量乱服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后的霉菌感染。 7月30日,身体抱恙的李先生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他表示,自己咳嗽了两个多星期,且中途自己也在服用抗生素,但是并未见好转。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医生袁竹青说,拍片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肺已经成了“棉花状”,这是霉菌感染。经过询问才得知,半年以来,他只要一咳嗽就前往小药店购买抗生素吃,一次吃就2个星期左右。 “这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结果。”袁竹青说,李先生感冒时候出现咳嗽,应该对症治疗。但不分青红皂白上来用抗生素,且一开始用的就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这是抗生素中的高级药,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耐药,长时间抗菌治疗还容易使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机大量繁殖。而霉菌感染相对而言又是比较难控制的,尤其是多发性的还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袁竹青说,在呼吸内科很多病人自己滥用抗生素。如果非细菌引起的感冒发热用了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还可能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当真的遭遇细菌感染时,再用抗生素就可能因为细菌耐药性使药效减弱,疾病难治,此时必须加大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这样一来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药物副作用增大,甚至引起不良反应,比如肝肾损坏等。药物在体内通过肝肾排泄,在肾脏内的浓度达到最高,所有药物的毒性可能都聚集在肾脏里。   慎用 –  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哪些药物是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噻肟; 3,碳氢霉烯类和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 4,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 二,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氨卡那霉素; 五,其它抗生素及抗菌药物: 1,四环素类; 2,氯霉素类, 3,林可霉素, 4,利福霉素类:利福喷丁; 5,磺胺类: 6,甲硝唑类 六,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达克宁; 这些抗生素使用原则,切记!!! ①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 ②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 ③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④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⑤如果老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抗生素。 先试试这天然的消炎剂  –  白藜芦醇的消炎能力是阿司匹林的60倍而没有任何副作用。 1,85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85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值得深思的几句话:

第一句:如果您没有“慧根”,就要学会“会跟”。 第二句:宁可在一个注定成功的平台上暂时不成功,也不要在一个注定失败的平台上暂时成功。 第三句:宁可跟着明白的人糊涂的走,也不要跟着糊涂的人明白的走。 第四句:宁可在富有的朋友中暂时贫穷,也不要在贫穷的朋友中暂时富有。 感悟:选对导师智慧一生,选对平台成就一生,选对环境影响一生。选择大于努力! 1,54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54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今年最潮的句子!

1.不要晒你的钱,在医院那就像纸; 2.不要晒你的工作,倒下了,无数人会比你做的更出色; 3.不要晒你的房,你去了,那就是别人的窝; 4.不要晒你的车,你离开了,车钥匙就握在别人手里了。 你唯一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当别人都走了,你还可以晒着太阳,喝着茶,享受着健康的生活。请善待自己,因为零件不好配,价格贵还没货….. ——所以健康无价! 别把养生的顺序搞反了! ️不是有了效果才坚持,而是坚持才会有效果! ️不是等身体病了才想去养生调理,而是坚持调理身体才能让身体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恢复得快! ️不是等有钱了才去养生,而是早把身体调理好才能让你不会因为生病花更多的钱。 1,66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66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出来了,惨不惨,自己看看!

一、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概况 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 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 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 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 血脂异常的1.6亿人 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二、健康大数据·各类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 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 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 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人民币元人民币。 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将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国的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个亿。 三、中国人医疗大数据 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 《千手观音》23位主要演员中19位都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聋哑 英国研究证实:有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 美国研究证实: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体系与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关系。 美国研究证实:有30%—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做! 美国研究证实:与美国人健康寿命相关的因素中,只有10%跟医疗相关!导致美国人健康寿命延长30年中,有25年与医学没有关系。 四、健康大数据·中国每天有720个缺陷儿出生 2006年9月12日是我国首个“预防出生缺陷日”,同年监测显示,每隔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相当于每小时30个,每天720个! 五、中国青少年健康大数据 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 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 38% 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  小学生近视率32.5% 初中生59.4% 高中生77.3% 大学生80% 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超过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中国青少年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 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 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 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2013—2014年度,北京中小学肥胖检出率为19.5%,其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 2型糖尿病发病率20年间增长了11—33倍。 六、中国老年人健康大数据 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Read more…

1,71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白藜芦醇对孕妇好处

🌳1.白藜芦醇可以协助增加的子宫动脉血流速度与胎儿体重,对于PE(妊娠毒血症)和FGR(胎儿发展迟缓)有治疗效果。 🌳2.白藜芦醇协助降低妊娠肥胖。 🌳3.白藜芦醇可以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4.白藜芦醇是在红葡萄的皮发现的多酚化合物,已知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并且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糖尿病,抵抗肥胖和代谢疾病。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有显著改善并减少胚胎发育异常。 🌳5.白藜芦醇促进细胞成熟和进而通过诱导激素的分泌促进胚胎发育和抗氧化作用。 🌳6.妊娠期间,在有重度低氧血症的母体补充白藜芦醇可以减少40%胎儿死亡率。🏻 注:专家建议 如果怀孕前没有服用,怀孕初期胎儿不稳的时候请不要服用。 3,38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3,38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