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风物志: 这些四川人常说的“土话”,其实都来自古代典籍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怀疑人生:平时对四川话的印象,说好听点叫“接地气”,不好听就叫“土”、“俗”,居然还能和古代典籍挂上钩? 其实,有这种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四川话了解不够。虽然我们天天都在说四川话,但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用法,却未必能够刨根问底、追本溯源,所以也不知道很多四川人口中的“土话”,居然都来自古代典籍。 不信?下面我就举几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四川话常用词作为例子: 1. 宝器(出自《世说新语》) 宝器,也写作“宝气”,虽然这是四川话中出镜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还衍生出了“哈宝儿”“宝筛筛”等用法,但我敢说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来历。 其实“宝器”的出处,翻开《世说新语》就能找到答案。在该书的《排调》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刘孝标注:以戏周之无能。 请大家注意,在这个时候,“宝器”就有“傻且不自知”的意思了,和今天四川话里的“宝器”的意思基本一致。 2. 恍兮惚兮(出自《老子》) 听到“恍兮惚兮”这个词,是不是又想起了不小心做错了事被家长和老师的责骂声支配的恐怖?这个词确实是四川娃儿因粗心而挨训时经常听到的,有时候还被简化为“恍”——你这个娃儿硬是恍得很! 可能你以为恍兮惚兮是个四川土话,然而人家的出身很高贵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21章。原文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是不是顿时觉得四川的家长和老师都是成语小天才,训个孩子都要引经据典的?其实人家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原意是“迷离、难以捉摸”,用来形容“粗心大意”可以说是四川人的“活学活用”。 3.散眼子(出自《庄子》) 四川话形容一个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常说这个人是个“散眼子”。其实这个“散眼子”应该写成“散焉者”,原文出自《庄子·人间世》:“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始终遵循的道理,何况像我们这样闲散的人呢!”” 这里的散焉者,是指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拘无束的样子,体现了典型的“道家思维”,属于褒义词。至于为啥在四川话里变成了贬义词,这个就有待考证了。 4.心欠欠(出自《礼记》) 心欠欠,四川话中指遗憾、不满意的心态,比如“昨天专门去吃那家网红串串儿没吃成,今天还心欠欠的。” 心欠欠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心慊慊”,这个“慊”字出自《礼记·坊记》:“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郑玄注:“慊,恨不满之貌也。”和四川话“心欠欠”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有一篇《梦归赋》,里面有一句“心慊慊而莫违。”可见“心慊慊”这句“土话”也是入得了《全唐文》的。 5.雨飞飞儿(出自《诗经》) 雨飞飞儿,四川话中的“毛毛雨”的意思。这个词的也很古老,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代后蜀词人毛文锡的《醉花间》词里有这么一句:“昨天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形容小雨绵绵的样子。 后来经过演变,四川话里的“雨霏霏”变成了名词,并且加上了四川人喜闻乐见的儿化音,成了今天我们说的“雨飞飞儿”。 6.占花儿(出自《荀子》) 四川人对那种没有自知之明,又爱出风头、爱表现的人,往往称之为“占花儿”,有时候也简称为“占”,比如“他这个人就是占得很”。 其实这个占应该写成“囋”,出自《荀子·劝学》,里面有一句是“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问一而告二,就是别人问一件事要说两件事,很形象地表现出了爱出风头、哗众取宠的样子。 7.狗甲(出自《山海经注》) 四川人管搓澡叫什么?搓狗甲!“娃儿咧,各人去把身上的狗甲洗了!” 狗甲就是指身上的污垢,你可能觉得“狗甲”这两个字太粗俗了,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读音一模一样的写法:“垢圿”,是不是顿时觉得文雅了许多? “垢圿”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晋代郭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就用了这个词:“钱来山出洗石,澡洗可以爽体去垢圿。”看到没,古代人也是要洗“狗甲”的。 8.归一(出自《老子注》) “归一”在四川话里是指事情办理妥当的意思,比如“终于把这件事搞归一了。” 而“归一”是个道家常用词,出自晋代玄学大师王弼的《老子注》:“万物万形,其归一也。”是对《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注释,意思是不管多么复杂的现象,都有一致的规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归一”这个词,在后来的道家典籍里经常出现。 四川话里借用了这个词的原义,引申为“把事情办妥当、搞完善、整清爽”的意思,虽然用法不同,但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 9. 刘前进(出自《西游记》) 成都一带的人骂人,以前喜欢用一个词“刘前进”(现在用得比较少了):“你娃儿硬是个刘前进哦!”但没多少人知道这个词的来历。 其实它源于一个典故“刘全进瓜”,小说《西游记》中就有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发生于唐太宗游地府之后,唐太宗还阳后要信守诺言给阎王送南瓜去,正好这时有一个普通百姓刘全,因为和妻子李翠莲闹矛盾导致其自杀,撇下一双儿女日日啼哭,所以他情愿舍了性命去地府献瓜。刘全头顶南瓜自杀后到了阴间,十殿阎罗明白原委,查看生死簿发现他夫妻都有登仙之寿,就让鬼差送他们还阳。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刘全和借唐王御妹李玉英尸首还魂的妻子团聚,太宗也把玉英公主的财物赏给了他们。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后来还被改编为多种地方剧。 为什么“刘全进瓜”在四川话里演化成了“刘前进”?因为“瓜”在四川话里是骂人的话,所以说你是个“刘全进”就是说你“瓜”的意思,这是一种隐语的修辞手法。不过后来由于语音变化,“全进”变成了“前进”,也就很难看出它的来历了。 10.周吴郑王(出自《百家姓》) 四川人形容一个人穿着正式、打扮光鲜,一般会说“耶,今天还穿得周吴郑王喃!”当然,如果你把这个理解为发自内心的赞扬那就错了,因为这个词在四川话里一般含有调侃、戏谑的意思,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 背过《百家姓》的人,都知道“周吴郑王”是该书的第二句。为啥这句话被拿来形容毫无关联的穿衣打扮?这是因为“周吴郑王”四个字中,有“周”和“郑”二字,谐音“周正”,加之“周吴郑王”这句话是《百家姓》前几句,一般人都听说过,所以被善恢谐的四川人拿来做为“周正”的替代。 另外还有一个词“乌焦巴弓”,也是百家姓的一句,但常被用为形容物体被烧得又焦又黑,和“周吴郑王”是一样的用法。 9,6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9,6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国家一级书法家白守中为婕斯事业说明会即兴作诗:美人讲婕斯,生命赋新词,只知健康是趋势,何养却不知!

👆 国家一级书法家白守中为婕斯事业说明会即兴作诗:美人讲婕斯,生命赋新词,只知健康是趋势,何养却不知!养生人之基,婕斯创奇迹,分享立德事,为众多受益! 👆 国家一级书法家,在鸟巢颁奖,特等奖获得者的白老师一副字拍卖到八万元,退休前曾任党委书记,对婕斯的产品赞不绝口,亲笔提字赠与我们,70岁的白老师称,未来的生意就是一部手机走遍世界的生意,未来的生命科学婕斯就是领头羊💗 9,65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9,65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這套「同學聚會照片」瞬間瘋傳!看到「最後一張」所有人都哭了

 願我們珍惜彼此的情緣, 一直到老! 畢業5年後,我們成婚的一桌,未婚的一桌! 10年後,有孩子的一桌,還沒孩子的一桌! 15年後,原配的一桌,二婚的一桌! 20年後,會喝的一桌,差的一桌! 25年後,國內的一桌,國外的一桌! 30年後,葷的一桌,素的一桌! 35年後,退休的一桌,沒退的一桌! 40年後,有牙的一桌,沒牙的一桌! 45年後,自己能來的一桌,扶著來的一桌! 50年後,說來就到來的一桌,說來沒來的空一桌! 55年後,能來的一桌,不能來的照片一桌。 60年後,已經湊不到一桌。 人生短暫,過去的成為回憶。 如果可以,過年和同學們多聚聚吧! 致同學情:老同學,好久不見! 也許你正在為事業奔忙 也許你正在為生活所累 也許我們社會背景各有所不同 也許我們性格等方面存在差異 但無論怎樣 我們相信在這個多變的社會 唯有同學之情不能變 也不可能變 沒有利益的雜質 沒有利益的濁流 只有共同走過的一段 黃金歲月 10年20年30年40年 同學聚會成了人生的盛宴 探討燦爛的人生 樁樁往事如煙雲 最是難忘同學情 常言道 「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五世修得同窗讀」 同學們 在茫茫人海中 我們不早不晚來相遇 三年同窗苦讀 結下了終身難忘的同學情 校園裡留下我們青春的足跡 時光茬苒 離開校園已數載 憶同學少年,感慨良多 東西南北,海角天涯 親愛的同學 Read more…

9,58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太经典了!

1、送医院的人没死,治几个月人死了,你说是治好了,还是治死了? 2、糖尿病:开始一个加号吃了十年的药变成为四个加号,你说是治轻了还是治重了,而且还能坚持十年……吃一个疗程的偏方就说我的病怎么还没好呢?可笑! 3、大夫高血压十年,给一年高血压的患者开药方,这叫病一对!两人神经还有病吧! 4、什么样的人去医院?第一需紧急抢救的人,第二紧急止血的人,第三接胳膊接腿的人,第四孕妇临产的人,其它的人群服用中药调理就好了 5、你要跟着有钱人走你就一定有钱,跟着亿万富翁你一定是千万富翁,跟着千万富翁你一定是百万富翁;跟着百万富翁你最少有十万……你听穷人的话你会更穷! 6、有文化不重要,重要的是悟性;聪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会做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对。 7、总结:人们已经在惯性的思维轨道上刹不住车了,一切都是观念错了,要提早觉悟! 如:上小学→上中学→上高中→上大学→找工作→去上班→不退休决不罢休! 有病→吃药→看大夫→住院→抢救→卖房子→借钱还治病→把人治死为止。心安理得去死,送太平间去火葬场。 ——这就是人们可怜的惯性思维!人们是如此的迷惑颠倒 ! 长寿必然得学习:养生之道!预防大与治疗! 与大家共勉! 2,49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2,49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商机:现在什么是真正能够以小博大的事业

什么是以小博大的事业,那里有? 以下是对婕斯的定义! 妳是找工作,还是想创业? 妳是想赚钱,还是要找机会致富? 哪一种事业,可以让人更年轻美丽,反转肌龄 哪一种事业,可以照顾自己及家人,获得健康,赢得财富自由,并孝顺父母? 哪一种事业,可以不用考证照,还可以帮助无数的人?还可以世袭给子女? 甚么样的事业,可以务实做公益功德,还可以帮助别人赚到财富? 别人电子商务,自己没有服务器,我们不但有,还花上13亿。 婕斯的产品独卖,还有独特性, 婕斯的网站有30多种语言,谁能有?我们下一秒就看到业绩,别人做不到。有谁五年可以做全球118个国家? 婕斯即将8岁,正处于爆发期。 一样是电子商务,格局大小不同,强不强?稳不稳? 还需要考虑?是否可以做百年事业? 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对。 努力白费,比了才知道! 妳能为世界做甚么? 妳能为人类做甚么? 妳能为地球做甚么? 生命真正的意义,是看妳能帮多少人,有没有白活! 婕斯可以帮妳完成以上的梦想! 也是一生最好的机会,改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一起加油,迈向成功! 婕斯是什么? 取决于你的定位! 你当他是保健,他健康你; 你当他是机会,他成就你; 你当他是平台;他锻炼你; 你当他是舞台,他绽放你; 你当他是家庭,他温暖你; 你当他是一切, 他就把一切都给你。 你爱与不爱,婕斯就在 这里,不离不弃! 2,17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2,17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本未倒置,病人越冶越多。

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 1,91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91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唐詩宋詞应该用粵語来讀

这是一篇香港人写的,讲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据说当年中国官方语言是选粵語和普通话也就是一票之差。 我笑說:好吧,我知你應該是跟絕大多數人一樣不瞭解的,不然你又怎會不知道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的呢? 她:嚇?不是吧!唐詩宋詞那些不是用普通話來諗的麼? 我笑說: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還未出現現在所謂普通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不管詞彙、用詞、都比歷史久遠的廣東話單薄粗疏多了。如果你說熱愛中國的文化不是對人吹水唬弄的話,你就應該學好廣東話,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諗唐詩宋詞就會看不懂讀不通。明白了麼?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食餸、食嘢、好好食、肥仔、肥佬、肥騰騰。普通話唔係用「食」,係用「吃」,唔係用「肥」,係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買一樽豉油返屋企、飮番樽啤酒先、呢個玻璃樽入面係乜嘢來咖?普通話唔係用「樽」,係用「瓶」,一瓶、瓶子。 詩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字,正是廣東話。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舍……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戲、行出去、行花市、行咗幾遠呀?普通話係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唔係用「凍」係用「冷」。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嘢?普通話唔係用「望」係用「看」。 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籬、隔籬鄰舍、搬過隔籬屋。普通話唔係用「隔籬」係用「隔壁」或「鄰居」。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唔係用「幾多」係用「多少」。 還有太多太例子,不多說了,有興趣自己去查找答案吧! 粵語,有著千幾年深厚歷史文化基礎,係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推普冇問題,但倡議廢粵、貶粵、打壓粵語;絕對是破壞中華文化傳承的文盲行為。還有,敬告各位,唐詩真係要用粵語來讀先至啱,如果自己不懂粵語;冇文化就算了,千萬別隨便亂說別人講粵語是冇文化,真係會失禮死人。 要讓我們下一代也懂得粤語! 1,44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44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