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期刊带你读懂 癌症 早期症状以及白藜芦醇

哪些症状在癌症早期多见?哪些症状更常出现在癌症晚期?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探究了这一问题。他们在英国一个国家癌症数据库中选取了近8000名癌症患者,以及20种常见的癌症症状,然后分析了他们被诊断癌症时严重程度与症状的关系,研究结果刊发在了《柳叶刀·肿瘤学》。

其中,这近8000患者都在25岁及以上,且患有12种常见实体瘤之一,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喉癌、肺癌、黑色素瘤、口腔或口咽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肾癌。

然后,得出了下图结果:

1-3期和4期癌症患者的症状和占比(图片来源于网络)

肿瘤一般分为1-4期,情况逐渐严重。一般1期情况较轻,而4期则意味着恶性肿瘤。早期癌细胞比较局限,一般也不会转移,而晚期更容易出现转移,也相对难治疗。

研究中,出现异常痣、乳房肿块、绝经后出血、直肠出血等症状时,就医发现的往往都是早期癌症。而出现颈部肿块,则往往多是晚期癌症。

不过,不少癌症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或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很多人发现患上癌症已是晚期。

10种癌症最典型征兆!一旦出现千万警惕

癌症早发现和晚发现,结局可能完全不同。哪些相关症状和体征是癌症到来的“征兆”或“警告”?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东林和医生熊双龙在2018年1月23日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分享了“10种癌症最典型征兆”:

1.咳嗽、咯血、胸痛——肺癌的相关征象

早期肺癌常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早期肺癌因体检发现。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促等表现。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吸烟者、石棉工人等,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需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推荐检查:胸片、低剂量螺旋CT、肺癌易感基因检测

2.上腹痛、食欲不振——胃癌的相关征象

胃癌起病隐匿,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例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多数患者以为是慢性胃炎或胃溃疡而忽视。

因此,对于出现上腹部不适或隐痛等同时既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喜食烟熏食物、患有慢性胃病及胃溃疡的患者,要及早入院检查并定期复查胃镜等。

推荐检查:胃镜检查、胃癌易感基因检测

3.大便习惯改变、血便——结直肠癌的相关征象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感食欲不振、粪便潜血等,随着癌肿的发展,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消瘦等。

由于粪便与肿块产生摩擦易引起出血,常误认为是“痔疮”而延误诊治。若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经普通治疗后而不能缓解时也应及时入院诊治。

推荐检查:肠镜检查、肛门指诊检查、结直肠癌易感基因检测

4.肝区疼痛,厌油、食欲不振——肝癌的相关征象

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可逐渐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症状。

肝癌被称作“癌中之王”,超过一半的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早期肝癌多无症状和体征,而且大部分肝癌患者本身就有肝炎或肝硬化,当出现肝区不适、胃口不佳等表现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肝癌发展速度很快,死亡率高。

在我国,大部分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因此,对于这类人群,应该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

推荐检查: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

5.吞咽哽噎感——食管癌的相关征象

早期食管癌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哽噎感、异物感等,上诉症状可间断或反复出现,甚至长达数年。

推荐检查:胃镜检查

6.乳腺肿块、乳头改变——乳腺癌的相关征象

乳腺出现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肿块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凹陷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 橘皮样变”、乳房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等。

推荐检查:乳腺彩超、腺钼靶检查

7.性交后出血——宫颈癌的相关征象

宫颈癌好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癌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就诊时患者常常主诉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同时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坠胀等不适。

对于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更应接受定期妇科检查,及早就诊。

推荐检查:TCT(液基细胞学检测)、HPV-DNA(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

8.腹痛、黄疸——胰腺癌的相关征象

胰头癌患者可早期出现黄疸而就诊,胰体尾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腹痛、上腹饱胀、消瘦等症状。

胰腺癌患者在病变初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表现为明确体征时常为进展期或晚期,预后极差。

推荐检查:彩超、CT或核磁共振

9.发热、贫血、紫癜——白血病的相关征象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可有不明原因发热、疲乏、贫血、消瘦、肌肉或骨头疼痛等不适,还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可伴肝、脾、淋巴结肿大。若出现上述现象者,应当及早就医。

推荐检查:血常规

10.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的相关征象

表浅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淋巴瘤的早期信号,可伴有发热、乏力、瘙痒等不适。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或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推荐检查:彩超、CT、查血、活检

需要强调的是有了这些症状不一定就绝对是癌症,但一旦出现也是在给我们提醒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

白藜芦醇具有辅助抗癌、抗肿瘤和抗突变能力!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化合物, 是植物在恶劣环境下或遭到病原体侵害时自身分泌的一种植物抗毒素。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雌激素样、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的启动、发生和发展三个阶段均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其主要活性表现为:

  • 抑制细胞色素酶:细胞色素p450能够通过氧化作用使某些有害物质,如bap转变为高度致突变衍生物并释放自由基,导致DNA氧化损伤。白藜芦醇是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可阻止这一过程的发生;
  • 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尿嘧啶-双磷酸葡萄糖酸基转移酶等解毒酶活性,使有害物解;
  • 抑制环氧合酶(cox):白藜芦醇可通过阻碍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抑制cox表达,从而抑制环氧合酶活性;
  • 抑制蛋白激酶活性:酪氨酸蛋白激酶(ptk) 能激活atp末端磷酸,使底物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一过程在肿瘤基因表达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都发现有某种特定的ptk被激活或过量表达。白藜芦醇可通过非竞争性结合机制抑制pkc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白藜芦醇基础与临床》第十章专门介绍白藜芦醇与肿瘤:

《白藜芦醇基础与临床》

在1997年1月,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药学院的John Pezzut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葡萄的天然产物白藜芦醇的抗癌活性》的论文,引起医学科学界的轰动。论文证明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与癌症各过程相关的细胞活动。

作为抗氧化剂、抗突变剂和抗炎剂,白藜芦醇显示出对癌症的化学预防能力,能够防止细胞癌病变并阻止恶性肿瘤扩散,还能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通过阻止激酶功能而起抗突变作用,还可抑制细胞发炎。

在1993年, Jayafilake等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都具有抗癌活性,其原因是它们可以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白藜芦醇在癌症发生的3个阶段即起始、增进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较大的防癌活性,且对癌症发生的3个阶段都有抑制作用:

  • 1.抑制起始作用:减少自由基形成,诱导II期药代酶增多,拮抗二恶英作用;
  • 2.抑制增进作用:抑制环氧合酶(COX),抑制过氧化氢酶;
  • 3.抑制发展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

白藜芦醇有望成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制剂,诸多医学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藜芦醇具体有哪些药理作用呢?

抗肿瘤作用

在白藜芦醇多种药理活性中,其抗肿瘤作用最引人关注。白藜芦醇对鼠肝细胞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表现为对肿瘤的发生、增殖和发展3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白藜芦醇是一种炎性抑制因子, 可直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除此之外,白藜芦醇还能抑制另一促炎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

抗氧化作用

化学结构分析发现白藜芦醇含有多酚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通过抑制二硫化谷胱甘肽和羟自由基的形成,清除自由基,保护DNA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的聚集,并能减少动脉粥硬化和心肌梗死的范围。白藜芦醇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发挥舒张血管作用;体外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改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缩功能;此外,还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可对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发挥正向免疫调节作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的作用下,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半数溶血值、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形成抗体的细胞数量等指标均明显提高。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7,13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