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经常听说到“五年生存率”,大家在描述病情严重程度时,也常以五年生存率进行衡量。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
1. 什么叫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是临床上用来反映某种癌症严重程度、进展快慢或凶险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医学上,也用这个指标来评价癌症治疗效果。
五年生存率是个统计学概念,通俗地来说,癌症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为:某种癌症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诊癌症后,活到五年以上的人随处可见,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超过95%,五年生存率已不再是一个令人惊恐的指标。
2. 为什么选择五年作为标准
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在于它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据五年生存率统计,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大多并非手术或治疗不成功,而是在治疗前已经转移或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经过一段潜伏时间,又重新增殖,或通过淋巴、血管在别处形成新病灶。
所以,当医生告诉患者,病灶部位癌肿已经全部切除,手术相当成功,这还不能算治愈,只能说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稳定)。只有当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又无任何复发迹象者,才可以认为临床治愈。
4,97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