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减肥能改善脂肪肝吗?

有些胖人查出脂肪肝后,采取所谓的“饥饿疗法”,使体重在短时期内迅速下降,意图把脂肪肝快速“饿掉”。

殊不知,减肥速度过快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减肥实际上也是一个脂肪运动的过程,如果脂肪运动得过快、过猛,超过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就会使脂肪酸大量释放,反而“跑”入肝脏、心脏等脏器并沉积下来,加重了肝脏的炎症,可能会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

渐进减肥才是有效的做法:

①控制饮食,科学均衡是最重要的;
②适当锻炼身体,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
③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④不饮酒。 (more…)

2,24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两者表现不同。

認識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健康危機|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急性脂肪肝

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性脑病和肾衰竭,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

慢性脂肪肝

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病程漫长。

一般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如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氨基转移酶升高及肝脏增大等。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more…)

1,70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甲流会让您损失多少营养?真相让人心疼!

国内流感病毒感染率持续攀升,其中甲型流感占比超过99%。甲流不仅引发发烧、乏力等明显症状,还会导致营养流失、免疫力下降等“隐形消耗”。感染后,许多人长期处于虚弱状态,身体恢复缓慢。

甲流会偷走这些营养素

⚠️蛋白质流失:肌肉的「守护者」在减员

高烧期间,身体为了对抗病毒会进入高代谢状态,分解肌肉组织以提供额外能量。研究表明,发烧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会增加10%-15%。

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免疫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物质。当蛋白质储备被大量消耗时,肌肉组织的修复能力显著下降,进而削弱体力恢复的效率。

同时,蛋白质的流失会对免疫细胞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后期的疲劳感和二次感染风险。 (more…)

4,03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流感和感冒 有啥不同?

⚠️病毒不同,攻击力不同

感冒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症状较轻,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鼻腔、喉咙),很少发展成严重疾病。

流感是流感病毒(A型、B型、C型、D型)引起的,传染性强,能迅速侵入下呼吸道,甚至影响肺部、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发展速度快,危害更大

普通感冒一般是慢慢发作,早期仅有咽痛、流鼻涕等轻微症状,病程约5-7天,极少会高烧。

流感症状突发,通常在感染后的24-48小时内迅速加重,高烧(39°C以上)、全身疼痛、极度乏力、寒战等症状明显,恢复时间长,病程可达1-2周,重症患者甚至会住院。 (more…)

2,95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①吃好晚饭。如果糖尿病患者摄入晚饭的量不能维持整个夜间所需的能量,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有资料表明,50%的严重低血糖发生在午夜和早晨8点之间(通常在凌晨4点左右)。所以,睡前血糖一般不要低于5mmol/L。如果频繁发生夜间低血糖,则需要将闹钟定在凌晨3点,此时测量的血糖如果低于3.9mmol/L,就要适当吃一些食物补充能量了。 ②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时剧烈运动,在伴有进食减少、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防止发生低血糖。 ③糖尿病患者若长期使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一定要勤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④提倡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一些甜食。 ⑤糖尿病患者忌餐时饮酒,因为酒精是可以引发低血糖的。 如何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身体代谢问题   3,6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3,6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低血糖三部曲

低血糖不是一种疾病。对于没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如果血糖低于2.8mmol/L,即可确诊为低血糖;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就要上调了,血糖低于3.9mmol/L就是低血糖,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赶走”低血糖。但低血糖有“七十二变”的本事,表现多样,识别起来十分困难。 临床上,低血糖的症状可总结为“三部曲”。 ①序曲(较轻的表现):心慌、出汗、手抖、头晕、饥饿感、烦躁、全身无力等。若此时不处理,血糖继续下降,就会步入进行曲。 ②进行曲(较重的表现):患者此时可发生各种精神改变的表现,如多话、答非所问、异常兴奋、幻觉、又唱又跳、神志不清、发呆等,常被误认为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而贻误治疗。若此时还不处理,血糖再继续下降,下一步就到终结曲了。 ③终结曲(很重的表现):患者此时会完全失去知觉、抽搐、昏迷,最后变成植物人状态,甚至会死亡。 糖尿病患者病史超过5年,低血糖的一些症状慢慢地就会消失。比如,过去血糖偏低时会出现饥饿、出汗、焦虑及心率增快等症状,但现在这些症状则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有时毫无知觉,而有时仅表现为困倦。 若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在识别低血糖方面有困难,最简单的办法是: 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的、不舒服的感觉,或家人发现患者有和往常不一样的言行举止等,就立即测一下血糖,看看到底是不是低血糖;如果当时没有条件测定血糖,可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或含糖饮料,症状缓解的话,就证明低血糖的可能性很大。 注意,必须是在患者意识清楚时才可以进食,要是患者昏迷、意识不清,是不能进食的。 1,33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33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低血糖or高血糖,哪个更可怕?

糖尿病,简单地说,就是身体调节血糖的某个“零部件”出了问题,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可以说是个难缠的“主儿”,一旦和这个“糖魔”有了瓜葛,“降魔”道路可就漫长了。有“降魔”经验的病友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这个“糖魔”不好对付,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要一放松警惕,“他”就会派高血糖、低血糖两兄弟来给你点颜色看看。 在降“糖魔”的路上,每个患者都会和高血糖、低血糖这两兄弟碰面交手的。 人们往往认为,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疾病,血糖低一点总比高一点好。⚠️其实,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因为高血糖和低血糖这两兄弟性格迥异。 高血糖是个“慢性子”,主要打“持久战”,会一点一点地伤害人体,暂时不会影响生命。高血糖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它的危害性是以年来计算的。 而低血糖是个“急性子”,如果不及时“修理”,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摧残”人体。⚠️要是超过6小时,发生的脑组织损伤根本不能恢复;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导致死亡;即便在深度昏迷时抢救过来,最后也会变成植物人状态⚠️。 所以,低血糖的危害性,要以分钟来计算。   1,2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1,2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无菌性炎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无菌性炎症,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很多人可能是完全一无所知的。在大部分人概念中,所认为的炎症就是感染性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但实际上,感染性炎症只占所有炎症的30%,而70%的炎症都是无菌性炎症 什么是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是指人体内的因物理或化学因素所引发的炎症。什么叫物理引发的?比如说血液无法流通、神经信号无法传递就是属于物理性问题;什么是化学性的问题。我们身体内有大量的激素,需要合成或者需要分解,如果合成或分解出现问题就属于化学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颈痛、肩痛,包括腰痛、关节痛等,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无菌性炎症。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炎症,是人体对外界或者内在所形成的一种防御性的反应。炎症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传递的信号,如红、肿、热、痛和功能性的障碍。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功能性障碍,比如无法抬起头,或者无法发出声音,这都属于功能性障碍。 无菌性炎症的特点是在有问题的身体局部,找不到任何微生物侵害的迹象。最大的误区是,我们面对很多无菌性炎症,习惯性用抗菌和消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它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而且有害。当然有些常识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颈椎病就不会吃抗生素来解决,但是慢性鼻炎、慢性前列腺炎,也是属于无菌性炎症哦,但很多人可能就会使用抗生素来解决。 常见的无菌性炎症有哪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膝,足跟骨刺各骨关节病等等,实际上,无菌性炎症的种类远远比这个要多,在这里仅仅只给大家做一个科普性了解。 无菌性炎症是怎么形成的,简单理解,因为微循环产生问题,然后导致局部缺乏氧气,或者营养物质无法供应,同时无法带走产生的代谢物,从而形成了炎症。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很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大家了解一下我们身体的结构就能够略知一二。 毛细血管是身体最主要的物质交换场所,但是你是否知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发丝的1/20;它的长度,这里指最长的毛细血管,比我们身体的汗毛还要短,但是它的总长度却是十分惊人的,达到15万公里;毛细血管里血液的流速只有每秒0.41mm,极其缓慢。通过这几个数据,大家就能够感到,实际上我们的微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脆弱的体系,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形成无菌性炎症的诱因有哪些?比如常见的受寒,因为受寒以后肌肉紧缩,形成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所以说为什么到了冬天,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出问题;另外,就是不正确的姿势,比如经常坐在电脑前和经常低头看手机等,都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还有就是过度运动,为什么说运动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因为运动身体内就会产生代谢物质,当代谢的速度远大于排泄的速度时,就会形成堆积,最终引发无菌性的炎症。还有一点就是逐渐老去,随着我们身体的变老,我们整个的代谢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会逐渐变得无比的脆弱,所以为什么往往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实际上它都是无菌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其他诱因,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列举了。 无菌性炎症整个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个点被堵塞,在堵塞点后就会发生局部缺氧, 包括营养物质无法输送过去。当长时间无法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细胞就会出现损伤,渗出粘液,粘液刺激到肌肉的末梢神经,引起肌纤维痉挛。肌肉中有很多肌纤维,所以当一根肌纤维痉挛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 但是随着细胞坏损的量越来越大,渗出的粘液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的肌纤维出现痉挛,最后出现肌肉强制收缩,发生功能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无菌性炎症,比如颈、肩、腰的问题,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形成过程。比如说落枕,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无菌性炎症,也需要整整一个晚上。 肌肉是通过肌腱连着在骨头上的,当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状态,就会形成相应的应力。在这个应力的不断地作用下,就让骨头形成了骨质增生,而骨质增生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压迫神经,这时就不是刺激神经了,而是压迫神经,所以会形成远端的各种疼痛。 通过这些介绍大家能够发现,其实早期,还处在神经被刺激的状态下,我们通过运动,改善循环状态,还是可逆的。一旦进入坏死和增生的不可逆阶段,有时候是需要通过手术才能够进行恢复。所以我们要关注身体的各种疼痛信息,这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预警信息,对它应有充分的重视。 9,42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9,42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这些饮食就是加速!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这些饮食就是加速! 慢性炎症,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日常饮食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 ●“促炎症食物”和 ●“抗炎症食物”。 通过促进或抑制体内的炎症微环境,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 2015年刊发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一项刊文“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中谈到,体内炎症环境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 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 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慢性肝炎-肝癌 除此之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细胞坏死、增生,给癌症可乘之机。 日常中的一些饮食种类,或可诱发机体持续性的炎症,甚至加速癌症的发展。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2021年7月16日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刊文指出慢性炎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可以在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渐发展。 一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体内反复或持续的低水平炎症,而这种“慢性低度炎症”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据研究,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如: ▪︎结肠癌、 ▪︎肺癌、 ▪︎胃癌、 ▪︎食道癌、 ▪︎乳腺癌等。 不仅癌症的发生和饮食有关,2021年4月一项对15项荟萃分析400万人的回顾发就现,促炎饮食可增加27种慢病风险和早死风险。 研究者发现,有力证据表明促 ▪︎饮食与心脏病发作、 ▪︎过早死亡、 ▪︎肠癌、 ▪︎胰腺癌、 ▪︎呼吸道癌和 ▪︎口腔癌等癌症以及抑郁症相关。 那么,说了这么多,什么是促炎饮食?  促炎饮食:就是长期吃可能增加人体炎症水平的食物;  抗炎饮食:就是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的食物。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943项类似的研究,在2014年发表了一份膳食炎症指数(DII),可以对饮食的抗炎作用与促炎作用进行量化评分。 涵盖了45种影响机体炎症的膳食成分。 总的来说,一般“促炎饮食”多为: 甜食、 高脂食物、 油炸食物、 精致碳水食物 加工肉类等。 而“抗炎饮食”多为: 蔬菜、 水果、 粗粮、 深海鱼、 橄榄油之类的天然新鲜食品。 要避开这些“促炎”饮食! . 高糖食物、精致碳水食物 Read more…

28,94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