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在讽刺一些人和事时会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指那些只看表面,不看内在的人,其结果是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实从肠道的角度更好理解头痛医头错在何处:往往是病情出在别处,可是根源很可能在肠道。
可以说,好的和谐的肠道菌群能让人身心健康;
好的肠道菌群就像是肥沃的土壤,通过它的滋养,可以让健康之树长得枝繁叶茂。
而坏的肠道菌群就像是布满垃圾和有毒物质的贫瘠河道。
会让树变得叶黄枝瘦,在人就表现为罹患很多疾病(见下图)。
他们的食欲实际上已经被肚子里的坏细菌给劫持了。实际上这些细菌不停地给主人发号施令:快点吃我们喜欢的东西。
表面上是胖子自己在吃,但是背后却是细菌在暗地里发号施令。
如果你见到一些胖人明明知道自己不该多吃,却依然无法控制的不停进食,你就知道:他们被坏细菌劫持了。
这些细菌是包括名叫“肠杆菌”在内的一些坏细菌,它们产生内毒素,引起炎症,让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增多,产生更多的脂肪物质,还减少对脂肪的利用。所以人就发胖了。
典型的西方式饮食,包括高糖高脂肪饮食就会滋养这样的细菌。
假如你吃很多的精米精面食物,它们都是直链淀粉,很容易变成葡萄糖。如果在胃肠道里还没有消化,进入大肠以后就变成了部分坏细菌喜欢的食物。
被滋养的坏细菌就会产生一些毒素,会导致炎症,会让人体变得不健康。
肚子里这样的坏细菌多了,人体就会发胖,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也就是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问题,根源来自于肠道细菌。这个根源不解决,糖尿病就不会真正治愈。
你一定见过身边有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吃降糖药很多年,貌似血糖正常,但是身体很多指标就是有问题,总也无法完全恢复真正的正常。
遗传因素真的只占很小的因素。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我们以前的科研误区,就是源于没有找到真正的根源。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吃的精米精面,实际上是一直在滋养坏细菌,它们产生的毒素也一直在体内肆虐。
做不到釜底抽薪,现在的很多糖尿病治疗办法不过是在扬汤止沸而已。
在第三部分我提到,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是成熟的免疫细胞。但是免疫细胞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成熟的,象婴儿一样。
后来它们在逐渐成熟之中。无法成熟的不能执行正确功能的免疫细胞全部淘汰掉。
这样下去就只有5%的细胞可以存活下来,其它的95%都不合格而遭淘汰。
肠道细菌可以帮助锻炼人体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细节太专业就不谈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开发)
但是如果肠道细菌出了问题,那样细菌就无法保持正常功能,免疫系统可能在成熟能力上就会受损,有些该淘汰的免疫细胞没有淘汰。这些不成熟的家伙就可能会犯一些把自己人当坏人而攻击的错误。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们前面提到的哮喘、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都是属于此类问题。
大概是信息不准确被误导的缘故吧。
急性肠炎通常是外来的致病细菌,比如沙门氏细菌感染导致的。
慢性肠炎则是那些反反复复不易治愈的腹泻型肠炎,而且很容易急性发作。
它的根源,就在于大肠内的好细菌太少,坏细菌过多,坏细菌分泌的毒素很容易侵袭肠道,导致其功能受损。
其实如果人的肠道细菌足够强大,就算是有一些坏细菌进入体内也不会导致人体发病。
肠炎大家可以理解是一种疾病,但是便秘也算是一种病吗?
很多时候便秘它的确不算病,但是它是一个指标。说明人的肠道有失调。
正常便便里的水分含量大约80%,水过多就算腹泻拉稀,水过少(比如50-60%)就会导致便秘。
便秘出现以后细菌在乙状结肠和直肠肠道内呆的时间太长,水分吸收更多,便便的含水量进一步减少,排便就更困难了。
如果看到便便的颜色是那种黑黝黝的颜色(健康的颜色是带有黄色的),一定是因为有很多坏细菌和毒素在内。
长期的坏细菌淤积和毒素侵扰,就会导致肠道细胞发生恶变,严重时就会导致癌变。
不是说便秘一定会导致癌变,只是说会大幅增加癌变的几率。
尤其是那些爱吃烧烤的人,烤的发黑发煳的食品,更容易刺激癌变。
所以如果你有那种爱好,一定要注意了。
失衡紊乱的肠道细菌可以导致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可以产生突变诱导物,还有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
原本排列紧密的肠道细胞会受到侵蚀,导致肠漏,细菌会进入血液和其它组织器官。
毒素诱导正常细胞的DNA发生突变以后就可能会导致细胞增生,再严重就算恶变。
总之,会有多个因素导致肠道细胞癌变。
同时这种病人的免疫系统也受到了损害,进一步促进了癌症的扩散。
总之,前面提到的几个例子都说明,肠道受损以后会引发多种疾病。
可能有的朋友很迷惑为何同样是肠道菌群失调,为什么有的导致肠炎,有的导致癌变?有的导致免疫疾病?
我们说过,人体肠道内有大约1000种细菌,因此可以有无数种组合导致不同的疾病。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病从口入!
既包括急性病,也包括哪些慢性病:吃的不好,就会导致很多很多慢性病。
就算你一时还意识不到,看了我的文章,总该开点窍了吧?
2,01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