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怎么能够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 – 2 ?

情绪压力是慢性炎症的“隐形推手”。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压力,但我们可以留意什么时候会出现压力,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好压力。 学会说“不”,留意它带给我们的好处。虽然自己很棒,但也不能包揽一切工作,必要时可以借“他山之石”。我们不是超级英雄,在某些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了解“不”的力量,如果我们因承担了太多公司的工作或家里的家务活而感到压力巨大,不妨直接说“不”。如果大家经常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自身,推卸掉一些责任也许会让你觉得难以开口,但推卸掉一部分责任,就可以专注于优先事项。 生活中,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压力;社交和兴趣爱好能转移注意力,提升幸福感;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机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环境毒素暴露,来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环境毒素,这些毒素主要来源于空气、水、食品、家居环境等方面。 室内空气中的环境毒素 ⚠️甲醛 ◦ 来源:主要来源于家具、地板、装饰材料(如胶水、油漆)的释放。新装修的房屋中甲醛浓度较高。 ◦ 危害:甲醛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眼睛、鼻子、喉咙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打喷嚏等。长期接触甲醛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甚至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增加患鼻咽癌和白血病的风险。 ⚠️苯及苯系物(如甲苯、二甲苯) ◦ 来源: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胶粘剂、烟草烟雾等。 ◦ 危害: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可导致白血病。苯系物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引起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氡 ◦ 来源: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主要来源于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 ◦ 危害:氡及其衰变产物会释放放射性射线,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环境中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 来源:包括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化妆品、香烟烟雾等。 ◦ 危害:VOCs可引起眼睛、鼻子、喉咙的刺激症状,还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某些VOCs(如苯、甲苯)还具有致癌性。 有朋友讲,装修后的空气污染物半年里开窗通风就好,是这样的吗? 以甲醛为例,它的释放周期通常为 3-15年​​。在新装修的房屋中,甲醛会在最初的3个月内大量释放,但随后会进入长期的缓慢释放阶段​​。 温度和湿度越高,甲醛释放速度越快​​。例如,温度每升高5℃,甲醛释放速率会增加1.3-1.8倍​​。 即使保持良好通风,甲醛浓度通常需要 几个月到一年左右 才能降至相对安全的水平 苯的挥发速度相对较快,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一般在 3-6个月 内可以通过通风散发到安全水平。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TVOC的释放周期通常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 防水涂料、腻子、墙纸基膜等,这些材料中的污染物通常在 2-4周内 快速释放​​ 填缝剂、床垫等,污染物释放周期一般为 3-6个月 加速散发的方法 1. 通风:保持良好通风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浓度​​。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可以加速甲醛等污染物的释放​​。 3. Read more…

8,232 total views, 119 views today

肿瘤是炎症引起的吗?

肿瘤并不是由炎症直接引起的,但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炎症可以为肿瘤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微环境,而肿瘤本身也可能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是怎么促进肿瘤发生的呢? 举几个炎症促进肿瘤发生的例子: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肝癌:慢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导致肝脏的长期炎症,可能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细胞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增加细胞突变的风险。 肿瘤又是怎么引发炎症的呢? 同时炎症也引发炎症微环境的产生,让肿瘤更容易发生。 比如,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 肿瘤微环境中里也可以引发炎症。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炎症介质,吸引免疫细胞过来浸润,形成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坏死也可以让炎症产生 肿瘤组织的快速生长可能导致局部缺血和坏死,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炎症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纳成三个方向。 • 促炎细胞因子 炎症过程中释放的信号(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 免疫抑制 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我们身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抑制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 • 血管生成 炎症细胞可以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让肿瘤有更好的生存条件   ( Dr Wliliam Li 谈如何通过食物饿死癌细胞 ) 临床上有炎症相关肿瘤,换句话讲就是——某些肿瘤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的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也有的肿瘤会出现相关的炎症。比如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 此外,肿瘤局部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以导致疼痛、肿胀、红斑等症状,这些也是炎症。 总结一下 炎症并不是肿瘤的直接原因,但慢性炎症可以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而肿瘤细胞也可以引发炎症反应。 因此,炎症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炎症并不是发生肿瘤的唯一原因。   904 total views, 14 views today

904 total views, 14 views today

囊肿是炎症吗?

囊肿是一种包含液体、半流体或气体的囊性结构,通常被一层薄膜(囊壁)包裹。

囊肿并不是炎症,但囊肿的形成可能与炎症有关,或者囊肿本身可能继发感染导致炎症。

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皮肤、肝脏、肾脏、卵巢等。

囊肿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组织损伤、寄生虫感染、肿瘤等。 (more…)

2,892 total views, 23 views today

生活中怎么能够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

保持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帮助减少体内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而脂肪组织是炎症因子的来源之一。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中等强度运动的标准主要通过心率区间和体感特征判定 ❤️‌心率指标‌ 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 -70% 最大心率是:220−年龄 例如40岁人群的适宜心率为: (220-40×60%~70% =108~126次/分钟。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避免过度疲劳 ❤️通过体感特征判断更便捷 呼吸特征:出现轻微气短,能完整说话但不能连续唱歌‌‌ 身体反应:微出汗、肌肉轻度酸胀‌‌ 持续能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不间断运动‌‌ 推荐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快走(4.8-6.4公里/小时)、慢跑、游泳、骑车(平路15km/h) 日常活动:深度清洁、搬重物、园艺劳动 球类运动:网球双打、羽毛球、排球等非竞技性活动 运动量与注意事项‌ 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基本运动量,可分三次完成(每次≥10分钟)。 减肥建议延长至每天40分钟。 ⚠️需注意:‌‌ 👨🏻‍🦳老年人建议降幅,每天锻炼30-40分钟,可以考虑分时段完成‌‌ 🏃🏻运动前后需做5-10分钟热/冷身运动‌‌ 👩🏻‍🔬糖尿病患者建议医疗监测下开展‌‌ 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减少蓝光对褪黑激素的抑制,冥想或深呼吸则能放松身心,帮助进入深度睡眠,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表明,全球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在27%左右 中国成年人中睡眠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8.2%。有调查显示,2013—2018年我国人均睡眠时间从8.5小时下降到6.5小时。可见,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压力提升等因素减少了中国人的睡眠时长。 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睡眠?这些关于睡眠的要点,一起来了解。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提出,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 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 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 1-2岁幼儿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中小学生8-10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老年人6-7小时。 规律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睡眠的保障。提倡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 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健康睡眠的关键。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 💤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 💤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 💤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成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 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 如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6岁以下超过20分钟)、睡眠中觉醒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白天频繁打瞌睡犯困、夜间鼾声响亮伴有呼吸间歇、睡眠不规律、睡眠过程中出现梦游、遗尿等异常动作时,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 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支持。 Read more…

1,961 total views, 5 views today

哪些人容易慢性炎症?

⚠️肥胖人群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库,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会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会引发全身性低级别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久坐不动者

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同时脂肪堆积增加,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久坐不动的人群中,C反应蛋白(CRP,一种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慢性炎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more…)

95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息肉是炎症 吗?

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出的肿物,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息肉并不是炎症,但某些类型的息肉与炎症有关,或者可能由炎症引起。

息肉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黏膜部位,如鼻腔、胃肠道、子宫颈等。息肉的形成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more…)

82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结节 是炎症吗?

结节 并不一定就是炎症,结节是一种影像学或病理学上的表现形式,而炎症是引起结节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病理检查中发现的局部组织增生或异常生长的区域,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我们​称之为“结节​”。 结节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肺部、甲状腺、皮肤等。 除了炎症,结节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 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纤维瘤等​​。 • 恶性肿瘤:如肺癌、甲状腺癌等​​。 • 组织增生:如甲状腺结节可能由甲状腺组织过度增生引起​​。 • 先天性异常:如肺部的错构瘤​​。 • 外伤或瘢痕:如肺部结节可能由既往的肺部感染或外伤后瘢痕形成​​。 炎症是结节形成的原因之一。当身体发生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或出现免疫反应(如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局部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增生和组织水肿,从而形成结节​​。例如,肺部的炎性结节可能是由肺炎、结核或某些真菌感染引起的 图源:千图网 97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97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慢性炎症是怎么发生的?

炎症是免疫系统的自然反应,旨在应对感染和损伤。然而,当炎症不受控制或变得慢性化时,它可以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不同类型的炎症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短期的、自我限制性的炎症反应,通常在感染或组织损伤后迅速发生。它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和局部发热。这种炎症有助于清除感染源并促进伤口愈合。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的炎症状态,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与急性炎症不同,慢性炎症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它可以在全身或特定组织中发生。多项研究也证实慢性炎症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有关。 慢性炎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学和分子机制: 初始炎症事件: 慢性炎症可能源自一个初始的炎症事件,如感染、组织损伤、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炎症触发因素。在这个阶段,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吸引免疫细胞前来应对问题。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识别和应对感染,但异常激活可能导致错误地攻击正常组织。这可以由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长期暴露于刺激物引起。 细胞损伤与修复:持续的炎症可能导致组织细胞损伤,而免疫细胞则试图修复这些损伤。然而,在慢性炎症中,损伤和修复可能交替进行,导致组织受到更多损伤,最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炎症介质的释放:慢性炎症通常伴随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调节蛋白。持续存在的信号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活跃,这些分子吸引白细胞进入受损组织,加剧炎症。这可能涉及到持续的感染、组织受损、或其他不断存在的刺激,如肿瘤细胞。   慢性炎症的影响因素 多种因素影响慢性炎症的发生,其中包括: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可能增加其患慢性炎症的风险。某些基因变异与慢性炎症的易感性相关。 生活方式:饮食、锻炼、体重、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对慢性炎症有重要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慢性炎症的风险。 环境因素:暴露于污染物、化学物质和过度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引发慢性炎症。 6种饮食习惯会“促炎” 日常饮食与炎症的发生息息相关。以下6种饮食习惯,可能让炎症悄悄找上你。 吃得太精细 大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等,这些精加工主食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血糖反应较高,而高血糖会使炎症反应上升。 高糖、高盐饮食 蛋糕、巧克力、甜品等高糖食物,会让血糖波动较大,导致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还会消耗体内大量的B族维生素,导致炎症反应升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发现,高盐会通过活化血小板,激活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进而造成血管炎症。 常吃加工肉类 熏肉、腌肉、火腿、烤肉等,都会带来促炎物质,包括多聚芳烃、杂环胺类等。 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都富含饱和脂肪,长期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零食吃太多 包装上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这样的字眼时,这些食品中大概率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升高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与它造成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有关。 常吃快餐、油炸食品 常见的西式快餐和一些油炸食品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不但会促进炎症反应,对体重、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经常饮酒 酒精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健康细菌,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诱发炎症反应。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要尽量改掉前面提到的“促炎”饮食方法,并逐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摄入4~5份蔬菜,每份约80克; 粗粮、面食、豆类次之,每天要搭配食用; 有机菜籽油、坚果等健康脂肪居第三,每天应摄入5~7份: 鱼和海鲜每周可摄入2~6份(1份约113克)。 此外,要减少食用方便面、饼干、外卖等快餐食品,远离烟酒, 更加方便和有效的选择 – livegood-Factor4抗炎王 Factor4 是首款且唯一一款含有四种世界上最强大的抗炎成分的补充剂,它们分别是鱼油、姜黄、辅酶Q10和大蒜。这些成分协同作用,能够帮助您控制甚至逆转炎症。 与许多医生和健康从业者仅仅通过药物来解决症状不同,Factor4致力于解决症状的根本原因。药物往往会带来新的健康挑战,而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天然的方式帮助人们恢复健康,而这款高质量的补充剂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它有助干管理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炎症。 此前,市场上没有一款产品能像Factor4 这样,将这四种强大的天然抗炎物质集中在一瓶中。人们以前需要购买2、3或4种单独的补充剂才能获得这些成分的功效,而现在,只需一瓶Factor4即可。 关于使用方法,建议每天随食物口服1粒软胶囊,两次。每天2粒的剂量(大约含有1.2克的EPA/DHA)将有助于管理炎症。而每天6-8粒(3-4克的EPA/DHA)的剂量,则对降低甘油三酯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软胶囊含有油混合物,请整粒吞咽,不要切割或咀嚼。最好每天坚持服用。 4,792 total Read more…

4,792 total views, 20 views today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无菌性炎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无菌性炎症,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很多人可能是完全一无所知的。在大部分人概念中,所认为的炎症就是感染性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但实际上,感染性炎症只占所有炎症的30%,而70%的炎症都是无菌性炎症 什么是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是指人体内的因物理或化学因素所引发的炎症。什么叫物理引发的?比如说血液无法流通、神经信号无法传递就是属于物理性问题;什么是化学性的问题。我们身体内有大量的激素,需要合成或者需要分解,如果合成或分解出现问题就属于化学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颈痛、肩痛,包括腰痛、关节痛等,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无菌性炎症。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炎症,是人体对外界或者内在所形成的一种防御性的反应。炎症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传递的信号,如红、肿、热、痛和功能性的障碍。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功能性障碍,比如无法抬起头,或者无法发出声音,这都属于功能性障碍。 无菌性炎症的特点是在有问题的身体局部,找不到任何微生物侵害的迹象。最大的误区是,我们面对很多无菌性炎症,习惯性用抗菌和消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它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而且有害。当然有些常识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颈椎病就不会吃抗生素来解决,但是慢性鼻炎、慢性前列腺炎,也是属于无菌性炎症哦,但很多人可能就会使用抗生素来解决。 常见的无菌性炎症有哪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膝,足跟骨刺各骨关节病等等,实际上,无菌性炎症的种类远远比这个要多,在这里仅仅只给大家做一个科普性了解。 无菌性炎症是怎么形成的,简单理解,因为微循环产生问题,然后导致局部缺乏氧气,或者营养物质无法供应,同时无法带走产生的代谢物,从而形成了炎症。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很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大家了解一下我们身体的结构就能够略知一二。 毛细血管是身体最主要的物质交换场所,但是你是否知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发丝的1/20;它的长度,这里指最长的毛细血管,比我们身体的汗毛还要短,但是它的总长度却是十分惊人的,达到15万公里;毛细血管里血液的流速只有每秒0.41mm,极其缓慢。通过这几个数据,大家就能够感到,实际上我们的微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脆弱的体系,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形成无菌性炎症的诱因有哪些?比如常见的受寒,因为受寒以后肌肉紧缩,形成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所以说为什么到了冬天,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出问题;另外,就是不正确的姿势,比如经常坐在电脑前和经常低头看手机等,都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还有就是过度运动,为什么说运动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因为运动身体内就会产生代谢物质,当代谢的速度远大于排泄的速度时,就会形成堆积,最终引发无菌性的炎症。还有一点就是逐渐老去,随着我们身体的变老,我们整个的代谢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会逐渐变得无比的脆弱,所以为什么往往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实际上它都是无菌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其他诱因,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列举了。 无菌性炎症整个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个点被堵塞,在堵塞点后就会发生局部缺氧, 包括营养物质无法输送过去。当长时间无法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细胞就会出现损伤,渗出粘液,粘液刺激到肌肉的末梢神经,引起肌纤维痉挛。肌肉中有很多肌纤维,所以当一根肌纤维痉挛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 但是随着细胞坏损的量越来越大,渗出的粘液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的肌纤维出现痉挛,最后出现肌肉强制收缩,发生功能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无菌性炎症,比如颈、肩、腰的问题,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形成过程。比如说落枕,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无菌性炎症,也需要整整一个晚上。 肌肉是通过肌腱连着在骨头上的,当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状态,就会形成相应的应力。在这个应力的不断地作用下,就让骨头形成了骨质增生,而骨质增生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压迫神经,这时就不是刺激神经了,而是压迫神经,所以会形成远端的各种疼痛。 通过这些介绍大家能够发现,其实早期,还处在神经被刺激的状态下,我们通过运动,改善循环状态,还是可逆的。一旦进入坏死和增生的不可逆阶段,有时候是需要通过手术才能够进行恢复。所以我们要关注身体的各种疼痛信息,这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预警信息,对它应有充分的重视。 9,53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9,53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这些饮食就是加速!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这些饮食就是加速! 慢性炎症,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日常饮食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 ●“促炎症食物”和 ●“抗炎症食物”。 通过促进或抑制体内的炎症微环境,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 2015年刊发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一项刊文“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中谈到,体内炎症环境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 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 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慢性肝炎-肝癌 除此之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细胞坏死、增生,给癌症可乘之机。 日常中的一些饮食种类,或可诱发机体持续性的炎症,甚至加速癌症的发展。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2021年7月16日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刊文指出慢性炎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可以在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渐发展。 一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体内反复或持续的低水平炎症,而这种“慢性低度炎症”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据研究,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如: ▪︎结肠癌、 ▪︎肺癌、 ▪︎胃癌、 ▪︎食道癌、 ▪︎乳腺癌等。 不仅癌症的发生和饮食有关,2021年4月一项对15项荟萃分析400万人的回顾发就现,促炎饮食可增加27种慢病风险和早死风险。 研究者发现,有力证据表明促 ▪︎饮食与心脏病发作、 ▪︎过早死亡、 ▪︎肠癌、 ▪︎胰腺癌、 ▪︎呼吸道癌和 ▪︎口腔癌等癌症以及抑郁症相关。 那么,说了这么多,什么是促炎饮食?  促炎饮食:就是长期吃可能增加人体炎症水平的食物;  抗炎饮食:就是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的食物。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943项类似的研究,在2014年发表了一份膳食炎症指数(DII),可以对饮食的抗炎作用与促炎作用进行量化评分。 涵盖了45种影响机体炎症的膳食成分。 总的来说,一般“促炎饮食”多为: 甜食、 高脂食物、 油炸食物、 精致碳水食物 加工肉类等。 而“抗炎饮食”多为: 蔬菜、 水果、 粗粮、 深海鱼、 橄榄油之类的天然新鲜食品。 要避开这些“促炎”饮食! . 高糖食物、精致碳水食物 Read more…

29,566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